1.进行堤防裂缝检查时,应首先采用( A )的直观方式检查有无裂缝。
(A)巡查或排查 (B)游览 (C)考察 (D)研究
2.进行堤防裂缝检查时,应首先采用巡查或排查的( B )方式检查有无裂缝。
(A)仪器探测 (B)直观 (C)开挖探视 (D)钻探实验
3.观察发现裂缝后再进行细致的检测,以确定裂缝的走向、位置和( C )。
(A)长 (B)宽 (C)有关数据 (D)深
4.表述堤防裂缝位置有( D )、在堤坡或堤顶上的位置、距特征位置的距离。
(A)南 (B)北 (C)东 (D)里程桩号范围
5.发现裂缝后,应确定裂缝的( A )。
(A)走向、位置和有关数据 (B)走向 (C)位置 (D)有关数据
6.裂缝的有关数据包括( D )。
(A)长 (B)宽 (C)深 (D)长、宽、深
7.标定堤防裂缝位置常用里程桩号范围、在( C )、距某特征位置的距离。
(A)纵向位置 (B)堤脚以外位置 (C)堤坡或堤顶上的位置 (D)堤顶位置
8.对于裂缝长度,初步观察时可目估或步量估算,细致检查时应( D )。
(A)水准测量 (B)仪器探测 (C)绘图计算 (D)顺缝丈量
9.堤防裂缝宽度一般是( A )的。
(A)不等宽 (B)等宽 (C)定值 (D)均匀
10.由于堤防裂缝往往不是等宽的,所以需量测( B )。
(A)最大宽度 (B)多个宽度值 (C)最小宽度 (D)一般宽度
11.量测裂缝的多个宽度值时,应根据多个宽度值算出( C )。
(A)最大宽度 (B)最小宽度 (C)平均宽度 (D)长度
12.量测裂缝宽度时,对于比较宽的裂缝一般( D )。
(A)仪器测量 (B)用卡尺测量 (C)目估 (D)用钢尺直接丈量
13.当裂缝较宽、深度可见时,可用探杆或( A )进行探测裂缝深度。
(A)坠以重物的测绳 (B)光线 (C)细线 (D)水准尺
14.当裂缝较窄时,可采用( B )或竖井的方法探缝量测裂缝深度。
(A)挖除裂缝 (B)开挖探坑 (C)封堵缝口 (D)灌浆
15.为便于探找裂缝,可在开挖前向缝内灌些( C )。
(A)土块 (B)碎石 (C)石灰水 (D)石子
16.开挖探坑或竖井的深度应超过裂缝终点以下( D )。
(A)1m (B)2m (C)3m (D)0.5m
17.塌坑尺寸包括上、下口平面尺寸和( A )。
(A)深度 (B)高度 (C)宽度 (D)长度
18.对平面尺寸可用( B )直接丈量。
(A)水准仪 (B)钢尺或皮尺 (C)经纬仪 (D)绳索
19.丈量平面尺寸时多采用( C )的方法确定平均长和宽、或近似圆直径。
(A)三角形 (B)四边形 (C)割补成较规则形状 (D)梯形
20.丈量平面尺寸时多采用割补成较规则形状的方法确定( D ),或近似圆直径。
(A)长 (B)宽 (C)深度 (D)平均长和宽
21.洞口直径可用( A )直接丈量。
(A)钢尺或皮尺 (B)手 (C)脚 (D)绳
22.洞口直径可用钢尺或皮尺直接丈量,若洞口不够规则可丈量多个直径再( B )。
(A)选择一个 (B)取平均值 (C)选择最大值 (D)选择最小值
23.对于( C )可直接丈量或用探杆、测绳进行探测。
(A)洞口面积 (B)不可见洞深 (C)可见洞深 (D)洞穴体积
24.对洞穴的( D )可借助开挖进行探测。
(A)洞口直径 (B)洞口尺寸 (C)可见深度 (D)不可见深度
25.雨天检查辨别有无渗水的方法有( A )和探试水温。
(A)观察水色 (B)观察河势 (C)观测流速 (D)观测水位
26.雨天检查辨别有无渗水的方法有观察水色和( B )。
(A)观测水位 (B)探试水温 (C)观察水质 (D)观测流速
27.渗水多为清水,而雨水沿堤坡的径流会因对土壤的冲蚀变得( C )。
(A)清澈 (B)透明 (C)较浑浊 (D)呈兰色
28.渗水水温滞后于气温变化,天凉时渗水温、雨水凉,天暖时( D )。
(A)渗水温 (B)雨水凉 (C)渗水雨水温度一致 (D)渗水凉、雨水温
29.管涌(流土)多发生在背河( A )或堤脚以外的洼地、潭坑、池塘、水沟中。
(A)堤脚附近 (B)堤坡上 (C)堤肩 (D)堤基内
30.管涌多发生在( B )或沙砾石中,出水口处形成沙环。
(A)沙子 (B)沙性土 (C)石子 (D)砾石
31.检查背水地面有无管涌(流土),首先采用( C )进行巡查或排查。
(A)探测法 (B)锥探法 (C)直观法 (D)开挖法
32.发现有地泉、翻沙鼓水、“沙环”特征时再( D ),以判别管涌或流土。
(A)丈量 (B)等待 (C)观望 (D)仔细检查或蹲守观察
33.发现管涌,应检查记录( A )、管涌出水口孔径、沙环直径和高度。
(A)管涌的位置 (B)坝号 (C)距离 (D)长度
34.管涌位置可用出水点所对应的堤防( B )和到背水堤脚的距离表示。
(A)纵断面 (B)里程桩号 (C)地点 (D)横断面
35.管涌位置可用出水点所对应的堤防里程桩号和到背水堤脚的( D )表示。
(A)位置 (B)深度 (C)长度 (D)距离
36.出水流速较小、出水清澈时,可用钢尺直接量取管涌出水口( C )。
(A)长 (B)宽 (C)直径 (D)深
37.沼泽是指( A )或有薄层积水、土壤水分饱和、生长有沼生植物的区域。
(A)地表过湿 (B)地表坚硬 (C)地表干松 (D)地表干燥
38.沼泽是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、土壤水分饱和、生长有( B )的区域。
(A)植物 (B)喜水性沼生植物 (C)动物 (D)鱼类
39.沼泽化区域的特征有( C )、沼泽植物部分根系常露出地表。
(A)干旱 (B)缺水 (C)黑泥形成和积累 (D)地表干燥
40.观察判断有沼泽化现象时,要记录沼泽所在的位置、( D )等。
(A)成因 (B)水色 (C)水温 (D)大约面积
41.对于整体性强的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,常需设置分段( A )。
(A)永久缝 (B)临时缝 (C)表面缝 (D)勾缝
42.设置分段永久缝的作用之一是为适应( B )。
(A)沉陷 (B)不均匀沉陷 (C)坡度 (D)均匀沉陷
43.设置分段永久缝,可适应不均匀沉陷、温度变形、方便( C )。
(A)材料加工 (B)放样挂线 (C)施工 (D)维修
44.设置分段永久缝的作用之一是为适应( D )。
(A)检查 (B)美观 (C)养护 (D)温度变形
45.有防水要求的变形缝内可嵌压( A )、沥青麻袋、沥青衫木板、柏油芦席等。
(A)沥青油毛毡 (B)透水材料 (C)塑料 (D)沙土
46.有防水要求的变形缝内可嵌压沥青油毛毡、( C )、沥青衫木板、柏油芦席等。
(A)麻袋 (B)编织袋 (C)沥青麻袋 (D)秸料
47.对有防水要求的变形缝,也可对分缝内直接灌注( B )。
(A)泥浆 (B)沥青 (C)石灰 (D)水泥混凝土
48.对防水要求不高的变形缝,可在缝内先填充( D ),再用水泥砂浆勾缝。
(A)石灰 (B)水泥混凝土 (C)环氧树脂 (D)松散性砂浆或沙料
49.对变形缝检查时,应重点查看变形缝两侧有无( A )、缝口有无损坏等。
(A)明显错动 (B)垃圾 (C)杂物 (D)杂草
50.对变形缝检查时,应重点查看缝内嵌压或填充物是否完好、有无( B )现象等。
(A)裂缝 (B)老化破损 (C)洞穴 (D)生锈
51.对观察发现的问题再通过( C )、细杆探测、听小锤敲击声音等方法分析判断。
(A)大致了解 (B)巡查 (C)手摸或脚踩等感觉 (D)想象
52.对确已损坏的变形缝要进行详细的丈量记录,其记录内容不包括( D )。
(A)已损坏变形缝位置 (B)止水材料种类 (C)损坏形式 (D)新建投资
53.施工质量差或水流磨蚀易导致混凝土护坡表面出现( A )、麻面、骨料外露等。
(A)蜂窝 (B)无砂浆 (C)洞穴 (D)暗洞
54.施工质量差或水流磨蚀易导致混凝土护坡表面出现蜂窝、( B )、骨料外露等。
(A)不规则 (B)麻面 (C)不发亮 (D)不方正
55.施工质量差或水流磨蚀易导致混凝土护坡出现蜂窝、麻面、( C )等缺陷。
(A)漏水 (B)漏浆 (C)骨料外露 (D)表面平整密实
56.由于不均匀沉陷、温度变形等易导致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坡出现( D )。
(A)蜂窝 (B)麻面 (C)骨料外露 (D)裂缝
57.导致混凝土护坡表层疏松脱落(剥蚀脱落)的原因不包括( A )。
(A)浇筑振捣 (B)长时间浸泡 (C)侵蚀性水侵蚀 (D)干缩湿账
58.导致混凝土护坡表层疏松脱落(剥蚀脱落)的原因不包括( B )。
(A)侵蚀性水侵蚀 (B)振捣密实 (C)热胀冷缩 (D)冻融破坏
59.机械损伤易引起护坡表层局部( C )。
(A)密实 (B)坚硬 (C)破碎 (D)平整
60.材料老化易导致其脆性提高、强度降低,使护坡表面易呈现( D )。
(A)机械破碎 (B)平整光滑 (C)磨蚀麻面 (D)粉末化破碎或层层脱落
61.造成溶蚀的原因包括( A )。
(A)长时间遭遇侵蚀性水的侵蚀 (B)干燥 (C)高温 (D)低温
62.造成溶蚀的原因包括( B )。
(A)管涌 (B)材料中的某些物质被侵蚀性水化学溶解 (C)流土 (D)冲沟
63.溶蚀的危害不包括( C )。
(A)结构遭受破坏 (B)密实度减低 (C)密实度增高 (D)强度降低
64.产生溶蚀后的表现不包括( D )。
(A)表层孔洞增多 (B)表面发白 (C)表面不密实 (D)表面密实光滑
65.对混凝土或砌石护坡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A )。
(A)坡度陡缓 (B)蜂窝麻面 (C)骨料外露 (D)裂缝
66.对混凝土或砌石护坡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B )。
(A)表层脱落 (B)结构尺寸 (C)溶蚀破坏 (D)裂缝
67.混凝土或石块表层脱落时,小锤敲击有颤动感、敲击声应( C )。
(A)清脆 (B)声大 (C)不清脆 (D)声小
68.有蜂窝、麻面、骨料外露、溶蚀破坏等缺陷时,其表面应( D )或有孔洞。
(A)光滑 (B)密实 (C)平整 (D)粗糙不平
69.防洪墙一般为( A )或混凝土结构。
(A)浆砌石 (B)堆石 (C)碎石 (D)干砌石
70.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防洪墙上应设置( B )。
(A)临时缝 (B)永久分缝 (C)表面缝 (D)勾缝
71.防水要求高时,防洪墙永久分缝内除嵌压防水材料外,还需设置( C )。
(A)反滤料 (B)填充料 (C)止水片 (D)抹面
72.对防洪墙永久缝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D )。
(A)缝两侧有无错位 (B)止水片是否完好 (C)嵌缝材料有无破损 (D)坡度
73.堤防及土石坝的排渗设施主要有棱体排水、( A )、反滤排水沟、排水减压井等。
(A)贴坡排水 (B)砌石护坡 (C)堆石护坡 (D)坡面排水沟
74.堤防及土石坝的排渗设施主要有棱体排水、贴坡排水、反滤排水沟、( B )等。
(A)测压管 (B)排水减压井 (C)沉陷观测井 (D)反滤围井
75.排渗设施的破损现象有残缺、( C )、保护层松动破碎、井口设施破坏等。
(A)透水 (B)勾缝脱落 (C)坍塌变形 (D)截水层被破坏
76.排渗设施有破损现象时,要逐一记录破损类别、位置、( D )等情况。
(A)长 (B)宽 (C)高 (D)尺度
77.对排渗设施进行检查时,要观察记录( A )和出水量的变化。
(A)出水颜色 (B)水质 (C)水温 (D)降雨量
78.对排渗设施进行检查时,要观察记录出水颜色和( B )的变化。
(A)天气 (B)出水量 (C)含水量 (D)温度
79.相同水位条件下,渗(出)水量明显加大或( C )都不正常。
(A)不变 (B)变化不大 (C)明显减小 (D)稍有变化
80.相同条件下出水量明显加大或明显减小都不正常,可能是排渗设施( D )。
(A)反滤效果好 (B)截水效果好 (C)质量高 (D)反滤失效或被淤积堵塞
81.对排渗沟的检查包括工程是否完好和( A )变化是否正常。
(A)出水量 (B)水温 (C)水质 (D)地形
82.当和正常情况相比出水量( B )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淤堵现象。
(A)稍有增大 (B)明显减小 (C)明显增大 (D)稳定
83.排渗沟的淤堵表现之一为覆盖物及泥土堆积在( C )上。
(A)浆砌石 (B)混凝土护坡 (C)保护层 (D)土坡
84.排渗沟的淤堵表现之一为淤积物淤塞在( D )。
(A)土坡上 (B)混凝土护坡中 (C)浆砌石中 (D)保护层石缝中
85.检查排渗沟保护层上有无泥土堆积的方法不包括( A )。
(A)深井钻探 (B)观察 (C)伸手摸探 (D)探杆插捣
86.检查排渗沟保护层石缝中有无淤堵现象也采用观察、摸探、( B )等方法。
(A)全部拆除 (B)插捣 (C)钻探 (D)开挖
87.检查排渗沟保护层石缝中有无淤堵现象时,对生长有( C )的石缝要仔细检查。
(A)鱼 (B)虾 (C)植物 (D)蟹
88.若排渗沟周边反滤层可能被淤积堵塞,可采用局部( D )的方法进行探查。
(A)打井 (B)深井钻探 (C)仪器探测 (D)拆除
89.对排水减压井重点查看( A )是否完好、井周围有无塌坑积水、有无积水流入井内、井内有无淤积现象等。
(A)井口工程 (B)井管 (C)水下 (D)井底
90.对排水减压井重点查看井口工程是否完好,井周围有无( B )、有无积水流入井内、井内有无淤积现象等。
(A)填土 (B)塌坑、积水 (C)植物 (D)动物
91.对排水减压井重点查看井口工程是否完好,井周围有无塌坑积水、有无积水流入井内、井内有无( C )现象等。
(A)集水 (B)渗水 (C)淤积 (D)带沙
92.检查发现排水减压井有缺陷时,要检查记录缺陷类别、( D )、结构材料、尺度或程度等。
(A)长 (B)深 (C)宽 (D)缺陷所在位置
93.对排水导渗体或滤体检查时,要注意观察( A )是否有明显变化。
(A)渗水量 (B)水情 (C)河势 (D)水位
94.通过渗水量可以分析判断排水导渗体或滤体的( B )效果是否正常。
(A)防水 (B)反滤排水 (C)截渗 (D)防浪
95.当和正常情况相比出水量明显减小时,排水导渗体或滤体可能有( C )现象。
(A)透水 (B)孔洞 (C)淤积堵塞 (D)穿透
96.对反滤层或其他滤体的淤积堵塞一般采用( D )的方法进行探查。
(A)观察 (B)全部拆除 (C)深井钻探 (D)局部拆除
97.建设跨堤建筑物应当符合的标准要求不包括( A )。
(A)由水行政主管单位设计 (B)防洪标准 (C)岸线规划 (D)堤顶交通
98.建设跨堤建筑物应当符合的标准要求不包括( B )。
(A)防洪标准 (B)由水行政主管单位施工 (C)堤顶交通 (D)防汛抢险
99.建设跨堤建筑物不得( C )堤防安全、影响河势稳定、妨碍行洪畅通。
(A)巩固 (B)提高 (C)危害 (D)构成
100.跨堤建筑物与堤顶之间的( D )应满足堤顶交通、防汛抢险、管理维修等要求。
(A)角度 (B)水平距离 (C)高程 (D)净空高度
101.由于荷载差异致使跨堤建筑物支墩与堤防接合部易产生( A )。
(A)不均匀沉陷 (B)沉陷 (C)沉降 (D)降低
102.由于不均匀沉陷易导致支墩附近或支墩与堤防接合部出现( B )。
(A)密实 (B)塌陷、裂缝、空隙 (C)平顺 (D)隆起
103.跨堤建筑物支墩不应布置在( C )以内。
(A)管护范围 (B)护堤地 (C)堤身设计断面 (D)河道
104.检查跨堤建筑物时,要注意查看支墩周围有无( D )。
(A)填土 (B)草皮 (C)排水 (D)沉陷错动痕迹、裂缝和空隙
105.上堤道路道口与堤顶交会处不能占压( A ),不能降低堤顶高程。
(A)堤顶宽度 (B)堤顶高度 (C)堤坡 (D)堤脚
106.上堤道路道口与堤顶交会处堤肩外要设置宽度不小于( B )的平台。
(A)5m (B)1m (C)6m (D)7m
107.不能因修建上堤道路而削弱( C )。
(A)通行能力 (B)观测能力 (C)堤身设计断面 (D)维修养护
108.上堤道路的道身要在( D )依堤坡修筑。
(A)堤坡以内 (B)堤顶以上 (C)堤顶以下 (D)堤坡以外
109.设在堤防临水侧的坡道应与水流方向( A )。
(A)一致 (B)垂直 (C)几乎垂直 (D)接近垂直
110.设在堤防临水侧的坡道应顺( B )傍堤坡修筑。
(A)堤坡方向 (B)堤线纵向 (C)堤横向 (D)最高地势
111.在堤防临水侧应尽可能不修建( C )道路。
(A)沙石 (B)顺堤纵向 (C)丁字 (D)土质
112.在堤防临水侧应尽可能不修建丁字道路,尤其是在( D )堤段。
(A)宽浅河道 (B)宽直河道 (C)宽河道 (D)窄河道
113.对上堤道路的路况检查内容不包括( A )。
(A)通行车辆牌照 (B)路面宽度 (C)路面坡度 (D)路面平整状况
114.对上堤道路的路况检查内容不包括( B )。
(A)路面宽度 (B)建设投资 (C)路面平整状况 (D)路面结构的完好程度
115.对上堤道路的路况检查内容不包括( C )。
(A)路面平整状况 (B)侧面平顺情况 (C)通行数量 (D)路面结构的完好程度
116.对上堤道路的路况检查内容不包括( D )。
(A)侧面平顺情况 (B)侧面完好情况 (C)路面平整状况 (D)新建道路设计
117.上堤道路设施主要包括( A )、草皮防护或其他护坡、路缘石、警示桩等。
(A)集中排水沟 (B)渗水沟 (C)导渗沟 (D)截渗沟
118.上堤道路设施主要包括集中排水沟、( B )或其他护坡、路缘石、警示桩等。
(A)堆石护坡 (B)草皮防护 (C)土袋护坡 (D)土工织物护坡
119.上堤道路设施主要包括集中排水沟、草皮防护或其他护坡、( C )、警示桩等。
(A)长条石 (B)方块石 (C)路缘石 (D)乱石
120.上堤道路的集中排水沟设置在路面两侧或道路侧面与( D )交会处。
(A)堤顶 (B)堤脚 (C)堤肩 (D)堤坡
121.堤防工程管护常用小型机械设备不包括( A )。
(A)混凝土拌和运输车 (B)割草机 (C)小翻斗车 (D)小型推土机
122.堤防工程管护常用小型机械设备不包括( B )。
(A)割草机 (B)地质钻探机械 (C)洒水车 (D)夯实机
123.堤防工程管护常用小型机械设备不包括( C )。
(A)洒水车 (B)拖拉机 (C)大型打桩机 (D)小型刮平机
124.堤防工程管护常用小型机械设备不包括( D )。
(A)小型装载机 (B)打药机 (C)灌溉设备 (D)塔吊
125.对常用管护机械设备,要经常全面检查、及时养护、定期( A )。
(A)保养维修 (B)拆卸 (C)组装 (D)更新
126.要确保管护机械设备完好、运行( B )。
(A)可用 (B)安全可靠 (C)可以 (D)还行
127.启动管护机械设备前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C )。
(A)外观检查 (B)电路检查 (C)负荷运转检查 (D)油路检查
128.启动管护机械设备前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D )。
(A)连接是否可靠 (B)油料是否充足 (C)轮胎气压是否正常 (D)行车制动检查
129.启动常用管护机械设备时,要注意听取( A )声音是否正常。
(A)空载运转 (B)负荷运转 (C)摩擦碰撞 (D)超速运转
130.启动常用管护机械设备时,要注意查看各项( B )和灯光是否正常。
(A)温度表 (B) 仪表指示 (C)速度表 (D)压力表
131.运行时要注意测试检查离合、调速、转向、刹车等装置是否( C )。
(A)自动变化 (B)松活 (C)灵活可靠 (D)紧锢
132.运行后应注意检查是否处在安全停止状态,并进行( D )。
(A)更换 (B)更新 (C)拆卸 (D)擦拭保养
133.照明设施包括照明电路、用电控制和( A )装置、照明电器等。
(A)安全保护 (B)保卫 (C)保障 (D)保证
134.对照明设施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B )。
(A)接线是否正确 (B)内部构造研究 (C)接线是否可靠 (D)线路有无断路
135.对照明设施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C )。
(A)线路有无短路 (B)有无金属芯裸露 (C)发变电检查 (D)保险丝规格是否符合
136.照明设施运行中,要注意听取装置发出的声音和灯具( D )是否正常。
(A)制造 (B)结构 (C)设计 (D)亮度
137.防汛抢险设施及物料按照( A )常备、社会团体和群众筹集的方式储备。
(A)国家 (B)集体 (C)个人 (D)企业
138.对社会团体和群众物料应汛前调查可用数量、( B )、落实调运计划。
(A)收集 (B)登记造册 (C)集中 (D)购买
139.对社会团体和群众筹集物料的管理为备而不集,用后( C )。
(A)补充 (B)归还 (C)清理 (D)付款
140.国家常备防汛抢险常用工具设备和物料是按照( D )或计划指标进行储备的。
(A)施工定额 (B)预算定额 (C)储备定额 (D)抢险定额
141.防汛抢险常用工具设备和物料不包括( A )。
(A)细加工石料 (B)土料 (C)石料 (D)麻袋
142.防汛抢险常用工具设备和物料不包括( B )。
(A)编织袋 (B)稀有金属材料 (C)铅丝 (D)麻绳
143.防汛抢险常用工具设备和物料不包括( C )。
(A)土工合成材料 (B)抢险工器具 (C)地质钻探机械 (D)运输机具
144.防汛抢险常用工具设备和物料不包括( D )。
(A)抢险机械设备 (B)照明器材设备 (C)救生器材设备 (D)大型打桩机
145.检查防汛抢险物料储备时,要查对物料品种、型号、规格、( A )是否符合要求。
(A)数量 (B)大小 (C)轻重 (D)长短
146.对防汛抢险物料储备情况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B )。
(A)品种是否齐全 (B)材料研制 (C)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(D)数量是否充足
147.对防汛抢险物料储备情况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C )。
(A)存放是否合理 (B)保存是否良好 (C)报废材料管理 (D)是否在有效使用期
148.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提出( D )意见。
(A)掩盖 (B)更换 (C)报废 (D)整改
149.对照明、探测和交通等防汛设施的检查内容之一是( A )。
(A)分类登记 (B)混合统计 (C)混杂统计 (D)综合统计
150.对照明、探测和交通等防汛设施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B )。
(A)分类登记 (B)探讨制造过程 (C)统计数量 (D)检查完好情况
151.对照明、探测和交通等防汛设施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C )。
(A)统计数量 (B)与储备计划指标核对 (C)分析研制原理 (D)检查存放条件
152.对照明、探测和交通等防汛设施的检查内容不包括( D )。
(A)检查存放条件 (B)检查管理水平 (C)提出整改意见 (D)新建仓库
153.树草长势异常的表现不包括( A )。
(A)枝叶茂密 (B)叶片发黄 (C)落叶 (D)枯萎
154.树草长势异常的表现不包括( B )。
(A)叶片不舒展 (B)叶片颜色鲜艳 (C)叶片发黄 (D)枯萎
155.树草长势异常的表现不包括( C )。
(A)叶片小 (B)生长慢 (C)生长快 (D)腐烂
156.对长势异常的片区要进行细致的检查,检查范围为( D )。
(A)树干 (B)树枝 (C)树叶 (D)地表层、地面、根系、树干、枝叶
157.防护林及草皮的缺失率是相对( A )而言的。
(A)应种植数 (B)现存数 (C)假定数 (D)最密植数
158.防护林及草皮的缺失率是( B )占应种植数的比例。
(A)现存数 (B)缺失数 (C)总数 (D)实有数
159.统计计算缺失率时,先确定应种植数,再统计( C ),然后计算缺失数和缺失率。
(A)被盗数 (B)死亡数 (C)现存数 (D)损坏数
160.统计计算缺失率时,首先确定应种植数,再统计现存数,然后计算( D )。
(A)缺失数 (B)少种数 (C)总数 (D)缺失数和缺失率
(编辑:HenryInn)